AI代替手动搜索:我如何只用“一句话”,就可以在地图上自动标点

AI代替手动搜索:我如何只用“一句话”,就可以在地图上自动标点

Published on

我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地图爱好者,可能和你一样,每天都在各种渠道冲浪——刷着“谷德网”上令人惊艳的建筑设计,或是在小红书里发现新的网红打卡点。比如,前几天看到的“上海西岸首个专业演艺地标:西岸大剧院”,或是“XX路又开了一家很特别的咖啡店”。

坐落于上海黄浦江畔的西岸大剧院,the West Bund Grand Theatre, along the Huang Pu River in Shanghai ©SHL ©RawVision

# 聚福咖啡,上海零陵北路店 / 一岸建筑

每当这时,我的“职业病”就犯了:我想把这些地点,都变成我个人地图上的一个专属数据点。

没错,但对于我们这种数据控来说,这还远远不够。收藏在App里的点,就像是躺在别人家仓库里的宝贝,无法方便地导出,更没法进行二次分析或自动化处理。所以我还是喜欢把数据牢牢抓在自己手里。

你可能会说:“直接在地图App里点个收藏不就行了?”

但这传统的手动流程,说实话,有点“笨拙”:

  1. 复制关键名称,比如“西岸大剧院”。
  2. 切换到地图App,粘贴搜索
  3. 从一堆结果里辨认出正确的地址。
  4. 切换回我的Excel或Notion,一个字一个字地录入名称、地址,可能还会粗略地瞄一眼经纬度。

这一套操作下来,一两分钟就没了。一天要是看到十几个有意思的地方,这重复的“体力活”就变得相当乏味,而且纯靠手敲,难免出错或遗漏。

我就在想,都2025年了,AI都能写诗画画、甚至帮我写代码了,能不能让它来帮我干这个?

我的理想工作流是这样的:不论我丢给它一段文字、一篇文章还是一个链接,它都能像个贴心的助理,自动读懂内容,找到核心地点,然后“嗖”地一下,返回给我一个结构清晰、包含精确经纬度的JSON数据,自动存进我的数据库。这样,我随时可以用QGIS或ArcGIS这样的专业软件,把这些数据加载出来,做更有趣的分析。

我的核心思路其实很简单,就是让AI模仿人的思考过程,扮演一个“指挥官”的角色:

当我给它一段文字,AI首先要像一个阅读理解高手,提炼出地点的关键词。然后,它不能自己瞎猜,而是要去调用一个外部的“地图查询”工具(比如高德地图API)来获取权威的坐标和地址。最后,把结果格式化成我想要的样子。

经过一番折腾和实践,我真的做到了。下面这张图,就是它的工作实况: 输入从网站上获取的整页文字,通过一个具有工具使用能力的react agent 去从文本中提取地址、或者项目名,再去调用高德地图api去获取经纬度: dify工作流的一个React节点

经过了两轮思考,第一步就直接使用的地理编码功能,输入maps_geo(高德的地理编码工具)工具需要的address和city参数,成功得到项目的位置详情和经纬度。第二步直接输入了答案。 最终在地图上展示:

看起来是不是有点意思?有了这些自动采集的、结构化的地理数据,未来的想象空间就巨大了。比如,我们可以实现:

  • 更多项目信息的提取:很多非结构化信息隐藏在文章中,比如甲方和乙方信息,项目面积,项目特色等等。
  • 地理围栏提醒:当系统发现我快要到达某个我之前收藏过的“网红咖啡店”附近时,自动给我手机发一条通知:“您已到达XX位置,要去打卡吗?” 地理围栏通知
  • 新店自动发现:写个脚本,每天自动爬取某些美食公众号,把文章丢给这个AI助手,自动筛选出新开的店铺并存入数据库,实现“新店雷达”的功能。

如果大家对这个“兴趣点提取助手”以及它背后的自动化玩法感兴趣,点赞/在看走一波!反响热烈的话,下周我就把完整的思路和实现过程,毫无保留地分享给你。我们会看到,如何只用“三件套”——AI大模型 (Gemini) 、地图服务 (高德API) 和一个强大的开源平台 Dify Cloud,就能把上面那个“笨拙”的手动流程,升级成一个聪明的自动化助手。